浅谈医疗设备维修
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先进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,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,自动化程度、结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,这样就给医疗设备维修提出了更高要求,设备维修也越来越显得重要。目前军队中心医院的大部分维修均由药械科或器械科负责,维修管理已成为设备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组成部分。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际,认为要做好医疗设备维修应做到以下几点。
1. 维修部门需要采购部门的密切配合
1.1 正确选购设备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
如果设备本身的质量不过关,就给维修工作增.添大量不必要的麻烦。有几种因素对采购造成不良影响:(1)采购是非医学工程专业人员兼职,缺乏对各类医疗设备的深入细致的了解;(2)缺乏必要的论证或执行论证制度不坚决,致使一些实验产品或已停产设备购人医院;(3)其他及一些不正当关系采购来的质量不好的设备。解决以上问题应建立采购论证制度,最好由院首长、采购部门、维修部门、使用科室共同组成设备管理机构,相互监督团结协作。
1.2 采购中应注意技术资料的索取和维修培训的谈判。
现在好多设备的技术资料供应商不给,个别厂家还将主要元件上的标志抹去,有的虽带有技术资料但图纸与机器实际电路不符,这些都给维修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,所以索取与机器相符的技术资料是十分必要的,另外,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和精密设备应争取维护保养的培训,应使本单位的维修人员能解决常见故障,减少对厂家的过分依赖,以上最好在签定购买合同时提出明确要求。
1.3 购买医疗设备时应注意易损件和常用零部件的购买
一般医院的维修部门购买专用零部件都经过采购部门,经销商也是常和采购部门联系,购买设备属采购的任务,而购买维修配件时似乎非职责所在,所以要树立全科一盘棋,全院一盘棋的思想,使采购和维修相互之间资源共响、优势互补、彼此支持,采购进口设备时应考虑其易损元件购买的时间(一般在三个月左右),所以应考虑选购必要易损件,同时维修人员也应及早提供设备维修所需。
2. 医院各部门应正确对待设备的更新换代
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一种是年代很久,能耗大而利用率低;一种是疗效不明显,社会效益低;一种是因种种原因无法修复的设备,再一种是技术上的自然淘汰(尤以计算机相关设备最多),以上应建立有关医疗设备报废淘汰鉴定机构和有关制度,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报废淘汰设备,维修部门也应积极对报废淘汰设备进行技术鉴定、提出处理意见或技术改造建议。
3. 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
作为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应熟悉掌握常用医疗设备;掌握精密仪器;了解高新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。要适应以上工作就必须学习相应的医学、电子、光学、机械、计算机应用、科技外语等多方面的知识。当然,最好是针对具体设备进行技术培训,这应在购买医疗设备时争取机会,同时,在本单位人员时间允许的条件下,安排维修人员参加相关技术、设备的培训使之能举一反三。总之维修人员只有不断学习,利用和争取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学习班,不断提高技术水平,才能跟上时代发展。
4. 医疗设备维修工作要分工协作 建立各种规章制度
维修分工可根据各医院实际来分,在有条件的医院可根据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大致分为常用设备(主要包括一般器械、理疗设备、消毒设备、制冷设备等);精密设备(主要包括放射设备、超声设备、检验设备、监护设备、光学设备、急救手术设备);特大型设备(包括核磁、CT、彩超、氧舱、等)。当然分工并非分家,还要充分协作做到全科一盘棋。为了做好维修工作还应建立有关制度。如:建立医疗设备维修的申请制度(申请中应包括设备名称、设备型号、厂家、申请科室、设备故障现象、可能的原因、随机附件、日期和送修单位负责人签字、维修记录,大型设备应有医务部门签发意见),该制度可分清责任避免纠纷;重要设备的定期保养制度(要明确规定定期保养的设备、明确每台设备的保养间隔期限、明确每台设备的保养范围、明确每台设备的保养负责人);计量设备的检定制度(要有明确详细的检定计划,要充分调解好科室医疗和检定设备的关系,力争医院有自己检定部分计量设备的能力和权利,对自己无法检定的设备应积极组织联系计量单位协助检定),真正将医疗设备计量检定落实到实处,使医疗诊断安全有效。
5. 搜集和整理医疗设备技术资料 及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
技术资料的搜集工作应从设备购买前的论证开始,包括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、应用范围、生产厂家、代理销售公司、电路原理图、申请论证、批文批件、联络方式等相关资料,同时,设备购买后及时验收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,用资料借阅制度约束管理和使用者,资料共享。
以上对医疗设备维修提出一些粗浅看法。尽管医疗设备维修有突发性和难预见性的特点,但也并非无规律可寻,只要我们不断吸取经验、总结规律,逐步引入量化管理的方法,制定好可操作的量化指标,充分发挥技术工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,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就一定能做的更好。